发布时间:2019-11-07 信息来源:建造师直聘网 浏览次数: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度大、混凝土用量大、工程条件复杂、施工工艺要求高、水泥水化热大(预计超过25℃),容易引起结构温度变形等特点大体积混凝土除了具有最小截面和内外温度外,对平面尺寸也有一定的限制由于平面尺寸过大,约束产生的温度力也比较大,如果温控措施不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如何维护和控制施工工艺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配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是用质量稳定的水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2细骨料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砂,细度模数大于2.3;
三个采用无泵送施工可适当增大粗骨料粒径;
四选用缓凝高效减水剂。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是配合比设计既要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和体积稳定性的要求,又要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点的要求,遵循合理用料、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原则;
2混凝土拌合物浇筑面坍落度不大于160mm;
三个混合水的掺量不得大于170kg/m;
四种粉煤灰掺量宜适当增加,但不得超过水泥掺量的40%;矿渣粉掺量不得超过水泥掺量的50%,两种外加剂总量不得超过混凝土中水泥重量的50%;
5水胶比不得大于0.55。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除按现行国家标准验算模板及支撑体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进行保温结构设计;
2模板或支撑系统安装或拆除时,应设置临时固定的防倾覆措施;
三个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应按规范计算;
(四)施工阶段温控目标和技术措施的确定;
5原材料优化、配合比设计、制备及运输计划;
6主要混凝土施工设备及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7温控监测设备及试验布置;
8混凝土浇筑顺序及施工进度;
9号混凝土保温保湿法,按温控指标要求计算保温层厚度;
10应急保障措施;
11岗位责任制、轮班制、测温运行管理制度;
12年一遇特殊部位和特殊天气条件的施工措施。
(四)测试计算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温度应力和收缩率,预测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峰值温升、芯面温差控制指标和冷却速率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对第一浇注体进行工艺试验,并对初期结构关键温度进行监测。
(五)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混凝土浇筑体在进入模板温度基础上的温升不得超过45℃;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根据设计尺寸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或推式连续浇筑施工,分层均匀浇筑;
三个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浇筑层厚度不大于500mm;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浇筑层厚度不大于300 mm;
四卷混凝土分层间歇浇筑时,水平施工缝的设置不仅要满足设计要求,还要根据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确定工程、预埋管安装等因素混凝土供应能力、钢筋施工等;
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受力钢筋、定位钢筋、埋件等的位移和变形;
6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抹面压两遍。
(六)大体积混凝土每次浇筑后,除日常养护外,还应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养护。
(七)大体积混凝土的拆除时间适当推迟模板作为保温养护措施的一部分时,拆除时间应根据温控要求确定。
(八)遇有高温、冬季、大风、雨雪天气时,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质量。
二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一)绝缘维护功能
一是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潜能和材料的松弛特性混凝土平均总温差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混凝土产生贯通裂缝。
(二)保湿功能
新浇混凝土处于凝结硬化阶段,适宜的湿润条件和较快的水化速度可以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产生干缩裂缝。
2在潮湿条件下,水泥水化可以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
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升、降温规律及各种材料的温度影响,有必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进行监测和控制。
(1)测温点的布置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沿浇筑高度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量点间距一般为500-800mm;平面布置在边缘和中间,平面测量点间距一般为2.5-5m。
(2)温度测量系统在上升阶段每2-4h测量一次混凝土温度,下降阶段每8h测量一次混凝土温度,同时测量大气温度所有温度测量孔应编号,以便测量混凝土不同深度和表面的温度测温记录应提交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作为混凝土施工和质量控制的依据。
(3)选择测温工具,及时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核实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随时掌握混凝土的温度动态温度测量过程中应使用热电偶或半导体液晶显示温度计当发现温差大于25℃时,应及时加固或拆除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缝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